本校概況
花蓮縣玉里鎮大禹國民小學校務發展計畫
壹、計畫緣起
一、前言
本校位於花蓮縣南區資源較中北區缺乏,且近年來因學區青壯人口外移及少子化的趨勢交互影響下,學生人數降至六十人左右,且單親及隔代教養人數多,形成教學不利因素,因此,學校面臨裁併校的危機,必須積極提昇教學品質,尋求轉型契機以建立學校特色。
學校、社區、家庭三者為教育不可或缺之一環,本校對外正積極與家庭、社區共同合作形成「三面結合」局面,對內則是校長、行政人員、教師建立「夥伴關係」同舟共濟,貢獻集體智慧,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,有效運用學校及社會資源,共同推展校務,發展學校特色,建立學校是「以學生為中心」的觀念,以「愛心與關懷」來對待學生,營造一個「心」的教育環境,達到行政有心、教師用心、家長放心的境界,讓學校的發展願景,從心開始昇起,達成教育目標。
社會不斷變遷,經濟結構及人們的思考與價值感,產生莫大的變化;學校教育在當中扮演著掌握社會多元脈動的角色與責任。學校的經營旨在掌握學區文化的特性與未來的發展趨勢,乃訂定本校校務發展計畫,以塑造共同願景,引導學校發展的方向。
本校務計畫就以往學校的發展規劃及社區資源的主客觀條件,邀請社區家長代表、耆老及學校同仁等,透過大家的集思廣益共同研議而成,為了顧及校長的任期及計畫的周延性,分為短程( 1-2年)、中程( 3-4年)、長程( 5-8 年)。也為了顧及社會的脈動,每年的計畫可依實際狀況適時修改,期盼透過校務計畫的訂定,使得學校同仁有可遵循的方向,實際參與學校的發展,培養出具備基本能力的學生。
本校校務發展進程如下:
(一)短程計畫: 100年 8 月至 102 年 7 月
- 實施九年一貫課程,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和多元評量。
- 發展創新和適性教學模式,提昇學生基本能力。
- 推動補救教學與學習輔導機制,確實帶好每一位學生。
- 推動兒童閱讀計畫,奠定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。
- 落實班級經營,推動導師責任制。
- 充實教學設備,建構優質學習環境。
- 發展學校特色,推展直笛教學,推動民俗體育、扯鈴、游泳運動。
- 推動教師專業成長,辦理多元進修活動,提昇教學專業知能。
- 校園整體規劃,拆除老舊教室。
- 落實品德教育,推動友善校園。
- 推動績效責任制,提昇行政效能。
- 參與社區活動,結合社區資源,共同協助、關心兒童身心靈健康發展。
(二)中程計畫: 102年 8月至 104 年 7 月
1.深耕九年一貫課程改革,提供學生適性學習環境。
2.充實圖書與教學設備。
3.持續推展直笛教學,推動民俗體育、扯鈴、游泳、槌球運動。
4.規劃 e化學習教室。
5.建立校園危機處理機制與標準作業流程,迅速有效處理危機
6.建構通學步道,維護師生上放學安全。
7.推動學校環保教育,加強綠化美化,注重環境衛生,維護校園環境整潔。
(三)長程計畫: 104年 8月至 106 年 7 月
1.落實教訓輔工作,以達全人教育的願景。
2.尋求社會資源,發展學校特色。
3.美化綠化校園,營造溫馨學習環境。
4.改建運動場館及遊戲區環境設施。
5.倡導社區文教活動,參與社區文化建設,善用社會資源,使學校成為社區文化與學習中心,落實學校社區化。
二、現況分析
(一)校 址:
花蓮縣玉里鎮大禹里 225 號
(二)地理位置:
本校位於大禹社區的入口處,花蓮縣玉里鎮台九線省道旁,在中央與海岸兩山脈之夾,長方形平原,風景秀麗,東為海岸山脈和秀姑巒溪(約長 8.8 公里)為岸南至卓溪橋(約 8 公里)為隔,西座大禹山(標高 872 公尺)北至豐坪溪(太平溪長 38公里),為一偏遠的鄉村小學。
(三) 學校沿革
本校原為玉里國民學校光復分校,至民國四十年四月一日奉准獨立設校,調派張文華先生為首任校長,校名為「花蓮縣玉里鎮大禹國民學校」。民國五十七年八月一日,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,本校更名為「花蓮縣玉里鎮大禹國民小學」。民國四十年創校迄今(96 年)五十餘年,歷經十二任校長與百餘位教師的辛勤耕耘,為國家社會培育出不少人才。
(四)社區概況
本校學區以大禹里子弟為主,社區居民以務農為主,係典型的農村,民風純樸,族群含括客家、閩南、原住民、外省人,族群分佈平均。目前總人口數約為 1500人,共 475 戶,劃分為 22 鄰。
三、學校願景及教育目標
本校係典型的小班小校,學生多為農村子弟,教師年輕,多為在地人,家長支持學校,家長會協助校內重要活動,學校與社區關係良好互動和諧。惟社區居民社經地位偏低,青壯人口出外謀生頗多,文化刺激不足,多數忙於工作無力照應子女課業,隔代教養偏高,學校功能益顯重要。近年來,推動「英語教學」、「科學教育」、「品德教育」、「資訊教育」、「音樂教育」、「民俗體育」、「創造力教育」,期能讓學童發展潛能,培養「帶著走」的能力。
因應二十一世紀教育潮流~「全人教育」、「友善校園」、「終身學習」已成教育發展趨勢,本校配合九年一貫課程整體規劃,以學生為主體,生活經驗為重心,落實九年一貫教改精神與內涵,營造藝術與人文的校園、帶上每位學生、提升未來競爭力,並以「人文、科技、多元、卓越」作為本校之願景與教育目標。
人文:營造一個充滿藝術與人文涵養的校園。
科技:藉著資訊與科技和世界脈動接軌。
多元:營造豐富的學習環境,在愛與尊重中成長,開啟學生多元的智慧。
卓越:在不同領域課程的學習中,引導學生追求成長與卓越。
四、問題評析
(一)學校情境分析表(SWOT分析)
因素 |
S(優勢) |
W(劣勢) |
O(機會點) |
T(威脅點) |
S(策略) |
規模 |
1.小班小校 2.每班人數約 10人 3.全校僅六班,學生約 60人 |
1.人員編制少 2.經費缺乏 3.事多人少 |
1.教職員感情融洽 2.人員溝通容易 3.學生活動空間大 |
|
1.落實九年一貫課程培養學生十大基本能力 2.落實小班教學精神 3.落實學習輔導與補救教學機制,確實帶好每一位學生 |
設備 |
1.班班有電視、放影機、電腦 2.一間電腦教室 3.教室充足 |
1.新大樓教室不足 2.舊教室老舊,悶熱 3.班級電腦缺乏 4.學生遊戲設施老舊。
|
|
1.經費拮据,設備維護不易 2.活動中心內部設備缺乏 |
持續爭取經費充實設備,改善教學環境 |
環境 |
1.位於台九線旁交通方便 2.位處農村,較純樸、寧靜 3.青山綠水,污染少 |
1.距鎮中心約十公里,距花蓮市約九十公里 2.文化活動缺乏 |
|
1.校內建築(含鎮立托兒所)多處無建築使用執照 2.校地約三分之二屬台糖所有 3.部份土地被居民佔用多年,處理困難 |
1.積極申請建築使用執照 2.向國有財產局申請土地撥用 3.逐年妥善處理佔用土地問題 |
學生 |
1.活潑可愛,聽從老師指導 2.樂觀天真、有禮貌 3.生活單純 |
1.文化刺激不足。 2.視野不開闊 3.單親家庭、隔代教養近三成 |
1.鄉下子弟可塑性高 2.勤勞、身心健康 |
1.同儕刺激不足,影響學習成就 2.對多元社會易受引誘 |
1.加強學、課業輔導 2.培養第二專長及正當休閒活動 3.加強親職教育 |
家長 |
1.純樸,全力支持學校 2.務農者居多,社經地位較低 3.家長彼此相互熟識。 |
1.家長對學生學習欠缺參與能力 2.欠缺現代化教育方法。 3.忙於生計、無暇關注學生學習 |
1.地緣近,方便溝通 2.家長會支持校務, 配合度高 |
1.單親、隔代教養易忽視學生學習 2.學區部份家長將子女送鎮中心學校就讀 |
1.學校加強親職教育 2.發揮班親會功能 3.辦好學校,使家長樂將學生轉回就讀 4.成立高齡學習中心,加強代間教育 |
社區資源 |
1.參與學校活動踴躍 2.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健全 |
1.居民學歷、社經地位偏低。 2.社區文化設施缺乏,不利戶外教學 |
1.對學校向心力高 2.農產品多元。 3.尊重學校校務運作。
|
1.白天忙於工作,較無時間參與學校活動
|
1.可配合發展學校特色 2.配合教育優先區補助款辦理社區化教育提升素質 |
教師 |
1.教師平均年齡低, 活動力強 2.教師在地人比例高,具認同感,配合度高,教學認真 |
1.班級少,無班群間活動 2.研習機會較少 |
1.鼓勵積極參與研習或同儕學習。 2.客語認證師資充足。 3.教師進修學位比例高。 |
1.教師流動率高 2.音樂教師不足 |
1.組織教師成長團體、鼓勵教師進修 2.辦理教學觀摩 3.營造良好校園氣氛,留住認真教師 4.提供校際交流機會,建立分享成長機制。 |
行政人員 |
1.年輕、富熱誠 2.認真、積極投入 3.行政人員少,感情和睦,便於溝通。 |
1.行政人員編制不足,教師需兼辦各項業務。 2.教師數少,教師皆需兼行政
|
1.學校新派幹事,可分攤部份行政工作 |
1.教師流動率高,行政異動頻繁,不利傳承 |
1.簡化、電腦化、標準化行政流程,建立行政檔案,方便參閱與工作代理或交接 2.每週定期召開行政會議,加強溝通協調 3.加強分工合作,發揮團隊精神 |
(二)學校的優勢
一、校園環境真優美,學習心情必定好。
二、教師年輕學歷高,學生學習無代溝。
三、英語師資最齊全,外語一定頂呱呱。
四、班級學生人數少,小班教學效果佳。
五、平均活動空間大,學生快樂來成長。
六、學習輔導最重視,弱勢學生不放棄。
七、高齡學習來結合,老少學生均照顧。
貳、學校現況
一、校地面積: 5033 平方公尺
二、班級學生數
學年度 |
幼兒園 |
一忠 |
二忠 |
三忠 |
四忠 |
五忠 |
六忠 |
總計 |
|||
100 |
未成立 |
6 |
13 |
11 |
15 |
10 |
9 |
64 |
|||
101 |
15 |
8 |
6 |
13 |
12 |
15 |
10 |
79 |
|||
102 |
15 |
7 |
7 |
7 |
11 |
12 |
14 |
73 |
|||
103 |
15 |
11 |
7 |
7 |
7 |
11 |
13 |
71 |
三、校舍設施:
(一)普通教室現有 8間(含幼兒園一班, 2 間)。
(二)專科教室:共有 4間(音樂教室 1 間、美語教室 1 間、自然教室 1 間、電腦教室 1 間)。
(三)校長室 1間、教師辦公室 1 間、保健室與輔導室 1 間。
(四)其它校舍:圖書室 2間,體育器材室 1 間(皆普通教室代用)風雨教室(卓越館)1 間、廚房 1 間、廁所 3 間。
(五)運動場: 200公尺跑道運動場 1 座、綜合球場 1 座、幼兒遊戲場 1 座。
四、教職員(含教師專長分析)
(一)本校設校長 1人、教師 10 人(含增置教師 1 人)、護士 1 人、幹事 1 人、工友 1 人,所有教職員工共 14 人。
本校教職員男女所佔比率:
|
男教職員 |
女教職員 |
合計 |
人數 |
4 |
10 |
14 |
百分比 |
29% |
71% |
100% |
本校教職員年齡分析:
|
20~29歲 |
30~39歲 |
40~49歲 |
50~59歲 |
合計 |
人數 |
1 |
6 |
5 |
2 |
14 |
百分比 |
7% |
43% |
36% |
14% |
100% |
(二)師資學歷:本校教師平均年齡約 38歲,是年輕、有活力、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群。在學歷方面:研究所(含四十學分班) 1 人,大學 9 人,除了平均學歷高外,進修意願及充實本職學能意願很高。
本校教師學歷分析:
|
師專 |
師院(大學) |
研究所 |
合計 |
備註 |
人數 |
0 |
9 |
1 |
10 |
|
百分比 |
0% |
90% |
10% |
100% |
|
(三)教師專長條件:本校具備有多位資訊專長教師,美勞、音樂、體育、鄉土語言課程及國語文師資均很充足,且可發揮個人所長應用於教學上。其中,有二位教師具有客語中級教師認證,有三位教師具有客語初級教師認證資格。
(四)目前本校教師善用個人專長,配合各項教學活動所呈現的成果計有:
(1)建立班級網站 (2)推展扯鈴教學 (3) 直笛隊組訓
(4)國語文競賽 (5) 指導英語競賽 (6) 兒童閱讀活動
五、家長及社區分析
(一)家長期望:
1.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-由於學區家長社經背景普遍不高,因此,對於孩子的智育成績頗為關心。
2.活潑創意的教學環境-本校校地屬長方形空間,在規劃上較能妥善充分地利用,近幾年,在校長及全體教職員工的努力耕耘下,使校園環境更朝人性化、藝術化的境界邁進。
3.基本學力的紮根化-各項體育競賽、閱讀活動的推動、資訊網路教學及落實學習輔導機制,都是提昇本校學生更具備競爭力的具體措施。
4.學校社區化、社區學校化-本校教師平均年齡約 38歲,與社區家長關係互動良好。近年來各項活動的舉辦,使學校及家長在互動中彼此學習成長。
(二)社區特性:本校屬於鄉間偏遠學校,學區範圍寬廣且家長職業以農業為主,整體家長社經地位明顯偏低。社區結構為農村部落型態,對學校參與度頗為熱心。
五、學校特色
一、本校訂定「營造優質學習環境,精進教師專業能力,提昇學生基本學力」的辦學目標,持續推動各項教學活動與校務發展。
二、本校積極朝向社區化發展,成為全縣唯一設置「高齡學習中心─大禹長青學苑」的小學,轉型為社區學習中心,推動終身學習。
三、本校為全縣英語史懷哲駐校服務計畫承辦學校,擁有完整豐富的中外英語師資,並積極推動本校及花蓮南區的英語教學。
四、本校為推動奈米科技教育的種子學校,積極推動奈米科學教育。
五、提倡品格教育,辦理親師品格教育研習、推動誦讀弟子規、三字經、孝經,並配合玉里鎮公所推動每月一品格重點教育,列入課程教學計畫並辦理相關品格教育活動,包括訂定品格檢核表、每月辦理選拔品格楷模等活動。
六、建立並落實學習輔導、補救教學制度,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。
七、推動藝文深耕計畫,將表演藝術發展成為學校特色課程,透過戲劇教育(drama education)來認識自己、探討相關議題,並將文學創作與閱謮融入課程中。
參、計畫目標
為社區、師生打造一所優質學校,她將是一所「美麗校園」、孩子的「學習樂園」、師生的「築夢花園」。
一、營造優質校園環境
(一)充實教學媒體設施:充實教學設備與多媒體設備,擴增教學資源,善用教學教學技巧,激發學習意願,以利教學活動之進行。
(二)建置生態教學園區:針對國民義務教育五育之均衡發展,配合學校實際之需要,修繕現有老舊教室,強化校園綠化美化,擴充教學空間,改善學習環境。將本校東側老舊教室拆除後之空地(約 520平方公尺),整體規劃為生態教學園區,包括生態池、蜜源植物區、藥用及香草植物園區。
(三)營造優質閱讀環境:為有效推動閱讀活動,擬定多項推動閱讀計畫,並爭取經費採購新書,充實圖書室藏書,改善圖書室各項設備,包含書櫃、木質地板、童話屋等,營造優質的閱讀環境。
二、精進教師專業能力
(一)建立各項典章制度:明訂上下班時間,制定導護補休制度、學生輔導管教辦法等校內典章制度,一切依法行政,教學正常,作息規律。
(二)辦理多元進修活動:撰擬計畫,爭取經費辦理以學校為中心之多元化教師研習活動,包括研習、進修、研討、教學專長分享、教學觀摩、校際參訪、康樂活動、教育電影欣賞等,其中,教師教學專長分享係每一學年度每人提供一項專長,分享給其他老師,例如:各科教學、班級經營、才藝教學(作文、閱讀、 mpm 數學、電腦、舞蹈、歌唱、樂器、手工藝、烹飪、瑜珈、扯鈴等)。此外,辦理校際參訪活動,促成教師專業交流,以提昇教師專業知能。
(三)強調三效工作目標:透過各項措施達成教學有效果、行政有效率、團隊有效能的工作目標。
1.教學有效果─鼓勵教師進進修、研習、研究以創新教學,並加強補救教學,提昇教學成效。
2.行政有效率─透過行政流程的簡化、電腦化、標準化,使行政更有效率,服務師生,支援教學。
3.團隊有效能─經由民主的程序,透過會議討論、形成共識,展現團隊合作效能。
三、提昇學生基本學力
(一)落實學習輔導機制:本校學生人數少,教師教學負擔較輕,較易落實學習輔導與補救教學,培養學生基本學力,確實帶好每一位學生。
(二)推動創意閱讀活動:從學校各項教育活動(運動會、畢業典禮…)及推廣閱讀活動展現師生創意與學習成果。
(三)提供多元學習課程:將品格教育、奈米科技教育、創造力教育、英語教育、環境教育、資訊教育列為現階段六大重點教育,積極推動直笛、扯鈴為本校藝術教育「一人一樂器、一校一藝團」之發展特色。
肆、發展重點
一、落實九年一貫課程,培育學生多元的基本能力。
二、加強生活教育與品格教育,培養愛清潔、有禮貌、守秩序的好兒童。
三、美化綠化校園,充實教學設備,建立良好教學環境,發揮境教功能,營造一溫馨的學習環境。
四、組訓直笛隊,讓每一位學生能學會直笛吹奏,培養兒童音樂素養。
五、倡導全民運動,提昇師生體適能,全校實施扯鈴教學,增進兒童對民俗體育的認識。
六、強化英語、電腦的教學,培養具有國際觀的優質國民。
七、推展親職教育,提升家長管教與輔導知能,拓展親師合作,強化學校與家庭溝通,發揮整體教育的功能。
八、推動書香滿校園閱讀計畫,鼓勵兒童閱讀,拓展孩童視野,活化孩童心靈。
九、長期輔導學生適應多元社會,增進其身心建全均衡發展。
十、敦聘優良師資,鼓勵教師在職進修,激勵教師服務熱忱,發揮教師專業知能。
十一、調整行政人員與教師、職員之間互動,使發揮團隊互助和研究精神。
十二、推動跨校際課程發展成長團體,增進教師專業知能。
十三、落實補救教學與學習輔導機制,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,確實帶好每一位學生。
十四、倡導社區文教活動,參與社區文化建設,善用社會資源,使學校成為社區文化與學習中心。
伍、實施策略及方法
一、各處室計畫內容
(一)教導處工作目標與計畫
●教務工作目標與計畫
一、掌握教育目標,,落實九年一貫課程改革。
1.繼續實施小班精神教學,促進教學正常化,學生適性發展。
2.落實九年一貫課程改革:
( 1)揮發課程發展委員會功能,進行學校本位課程規劃與評鑑。
( 2 )健全各領域與各年級課程發展小組,充分運用課程討論時間。
( 3 )加強各年級總體課程計畫的評鑑,藉以控管並提昇課程的品質。
( 4 )蒐集相關資訊與書籍,提供教師借閱參考。
二、鼓勵教師專業進修,落實教學研究。
1.塑造學習型組織,建立班級經營管理及教學特色、提昇教師專業素養。
2.規劃多樣的領域研習活動,並鼓勵教師參與研習,以提昇教師專業能力。
3.舉辦教學觀摩,促教師教學經驗分享。
三、加強環境佈置,發揮境教功能。
1.加強教學環境佈置與師生作品展示區,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。
2.舉辦教學環境佈置觀摩。
3.配合藝術與人文、自然與生活科技、語文等主題,加強川堂和走廊之佈置與維護。
四、發展多元學習活動,提昇教學效能。
1.增進學生國際視野,全面實施英語教學。
2.推動各年級主題教學、協同教學活動。
3.辦理多語文的學藝競賽。
4.改進教學方法與評量技術,作業多樣化,評量多元化。
5.擴展教學領域,實施主題教學、戶外教學,教學過程重於結果。
6.推動親師合作協助教學活動。(鼓勵愛心家長、專長家長協助教學)
五、加強科學教育,辦理科學活動。
1.舉辦科學有獎徵答、科學展覽活動。
2.利用假期舉辦科學育樂營或科學競賽活動。
3.加入東區奈米科技教育發展中心夥伴學校,積極推動奈米科技教育。
六、推展資訊教育,達成生活資訊化的目的。
1.實施一至六年級的電腦教學。
2.鼓勵學生參與資訊競賽活動,增進師生電腦應用能力及與家長互動效能。
3.充實資訊設備。
4.中高年級建立班級學生網頁。
5.製作各年級學生學習成果光碟。
七、加強學籍管理,研發註冊收費系統。
1.學籍資料電腦化,並妥善管理。
2.按時呈報學生異動月報表。
3.印製轉入轉出規定與流程,方便導師辦理手續。
4.研發註冊收費系統,減少人為錯誤,簡化行政作業。
八、充實教學設備,提升教學效果。
1.主動配合各科支援教學。
2.編列預算逐年添購教學設備。
3.教科書評選制度化。
九、推動兒童閱讀計畫,奠定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。
1.推動校園滿書香讀書計畫,每月公佈並獎勵參與閱讀活動之學生。
2.鼓勵班級營造閱讀環境,獎勵學生繕寫閱讀心得報告並投稿。
3.辦理圖書利用教育活動。
4.充實圖書設備,推展兒童閱讀活動,鼓勵兒童喜愛閱讀,深入閱讀,以提昇語文表達溝通能力。
十、規劃創意畢業典禮,讓畢業生留下美好回憶。
●訓導工作目標與計畫
1.以生活教育為主軸,培養學生優良的生活習慣,杜絕不當管教,營造友善校園。
( 1)擬定學校生活常規及班級班規,加強宣導、推展、輔導與獎勵。例如:
愛整潔:掃區分配,責任分工、整理自己桌椅。
守秩序:說話輕聲細語,走廊不奔跑,不說粗話。
有禮貌:向師長父母客人問好,宣導基本生活禮儀。
( 2)加強出缺席紀錄,立即通知家長,掌握學生生活動態。
( 3)結合家長會辦理寒暑假學生冬令營、夏令營,落實休閒教育。
( 4)多鼓勵、少懲罰,建立校園祥和氣氛,營造良性師生關係。
2.維護校園整潔與安全工作,提供健康潔淨和優質的學習環境。
3.建構快樂學習氣氛(回歸活潑,找回快樂),培養健康強健的體魄。
4.落實民主法治與人權教育推展學生自治活動,加強個性發展與群性陶冶,以培養健康、快樂、開放、創新的兒童。
5.加強性別平等教育,破除性別刻板印象,尊重性別差異。
6.辦理大禹長青學苑─高齡學習中心,照顧社區老人,推展推展終身學習,使學校成為社區的文化與學習中心,並藉此組織本校長青志工,協助校園整理。
7.學校與家長會密切合作聯繫,共謀學校之健全發展。
8.積極辦理教育優先區活動,平衡城鄉差異,提昇本校教育品質,縮短文化差距。
9.建立校園危機處理機制與標準作業流程,本著「發現快、反應快、處理快」之原則,迅速有效處理危機。
10.建立導師責任制
( 1)每週二次定期召開教師晨會,了解學校最新動態及學生情形。
( 2)辦理教師輔導知能研習,增進教師班級經營方法與技巧。
( 3)填寫學生學籍、輔導資料、教師手冊、學生緊急聯絡網。
( 4)調閱家庭聯絡簿,落實親師溝通管道。
11.推動才藝教育
( 1)落實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,培養學生興趣與性向。
( 2)成立各種社團,利用課後時間或晨間時間練習,發展成學校特色,參與社區慶典活動。
( 3)每學期期末舉辦全校適性才藝表演,提供學生展現學習才藝之表演舞台,培養學生活潑大方、勇於表達自我、建立自信心、欣賞、分享、合作的積極進取人生觀。
12.加強師生體適能教育,發展體育運動,揮灑學童人生的舞台。
( 1)建立全校學生身高、體重、視力、牙齒基本資料,定期每學期檢查測量學生體能狀況,作成紀錄。
( 2)落實體育教學,增進學生體適能,並定期每學年舉辦運動會,展現體育教學成果。
( 3)參酌學生條件,鼓勵學生參加對外體育競賽活動。
( 4)舉辦班際各項球類競賽、親師球類友誼賽。
( 5)增購體育器材、維護運動場地設備。
●輔導工作目標與計畫
(一)輔導工作目標
1. 了解學生個別差異,照顧好每一位學生。
2. 提昇教師輔導知能,提供班級經營技巧。
3. 辦理親職教育活動,增進正確教養態度。
4. 提供親師溝通橋樑,促進親師合作機會。
5. 設置無障礙學習園,宣導融合教育理念。
6. 辦理身心障礙補助,實踐教育機會均等。
7. 落實全校生活輔導,建立學生良好習慣。
8. 宣導性別平等教育,營造兩性和諧校園。
9. 辦理課後補救教學,協助低成就的學童。
(二)輔導工作計畫
1.建立全校一至六年級學生基本輔導資料簿,了解每一位學生家庭狀況生長背景、父母工作性質、生活作息、興趣嗜好、居家環境、交友情況。
2.每學期初安排一次週三下午時段,實際進行家庭訪問。
3.規劃辦理學校本位輔導知能研習,期使本校每一位教師均具備基礎輔導知能與技巧。
4.不定期提供本校教師輔導方面訊息,建立教師輔導資訊檔案。
5.鼓勵教師利用假日參加輔導研習或參與教育機構之輔導學分進修。
6.辦理認輔制度,每學期召開各案研討會,協助關懷行為偏差之學童。
7.辦理親師講座,提供親師溝通管道,增進家長對學校教育之認識及交換教養孩子經驗,促進親師管教孩子之一致性。
8.利用學校彈性課程舉辦性別平等講座,協助學童建立正確之生命價值觀、兩性互尊互重互信觀念。
9.定期為身心障礙學童申請各項補助或專業治療、申請輔具。
10.設置本校無障礙空間,包括殘障廁所、手扶梯、導盲磚、斜坡道等。
11.辦理親職教育系列講座,家長成長班,增進家長及社區民眾與學校之凝聚力,加強親子關係、家庭氣氛,並進而建立正確管教孩子觀念及方法。
12.開辦課後輔導班,協助低成就學童或家長忙碌需照顧協助照顧學童之課業,進行放學後的補救教學。
13.利用學校與社區聯合運動大會,辦理民眾趣味競賽,聯絡社區與學校情誼,促進學校社區化。
14.利用兒童朝會時間,加強生活教育、生活輔導,並適時獎勵表現優良學童,鼓舞全校學生見賢思齊。
15.結合社區資源,共同協助、關心兒童身心靈健康發展。
(二)總務處工作目標與計畫
●總務工作目標
1. 充分支援教學活動並配合各處室推展業務,提供必要的服務。
2. 依照法規辦理各項營繕、招標、採購。
3. 有效執行年度預算,辦理各項營繕工程及購置財務,以充實各項教學軟硬體設備,提昇教學品質。
4. 落實學校財物管理,定期盤點與維護。
5. 落實文書與出納工作,提高行政績效。。
6. 加強門禁管理,維護校園安寧與師生安全,主動發現問題,立即處理。
7. 有效規劃校園各項軟硬體設施。
8. 落實校園無障礙環境。
9. 發揮家長會力量強化家長會功能。
10.結合社會資源建立學校資源網絡。
11.運用網路、媒體、刊物建立學校行銷。
12.加強校舍管理、維護與檢修,貫徹保養重於興建之原則,以節約公帑,提高效益,提供安全可靠的教學環境。
●總務工作計畫
1.校園整體環境美化綠化
( 1)校園植物、盆景定期修剪
( 2)花台定期修剪更換植栽
( 3)教學大樓牆壁彩繪修補
( 4)普通教室及走廊牆面粉刷
( 5)辦公室、電腦教室內部更新
2.充實教學設備
( 1)充實行政電腦設備
( 2)充實電腦教室軟硬體設備與維修
( 3)辦公室及導師辦公室設備桌椅更新
( 4)充實視聽器材投影機、音響設備
( 5)充實各班教室 DVD 教學設備
( 6)充實圖書館圖書設備
( 7)充實各年級教室圖書設備
( 8)編製校園植物牌
( 9)充實英語專科教室視聽設備
( 10)建置學校雙語銜牌
3.改善學校環境工程
( 1)老舊教室拆除工程
( 2)消防安全檢修改善工程
( 3)整修全校廣播系統
( 4)改善教學設備工程
( 5)屋頂防水防熱工程
( 6)設置無障礙空間環境
( 7)改善遊戲區環境設施
( 8)辦理風雨教室使用執照申請
( 9)風雨教室冷氣、音響工程
(10)運動場整建工程
●總務工作願景
1.開源節流,廣籌經費,充實學校設備。
2.推行美化綠化,改善校園環境,發揮境教之功能。
3.加強校產之管理與維護。
4.配合校務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工作計畫,充實軟硬體設備。
(三)兼辦人事
1.確實執行考績功能,落實教職員工考核、獎懲、差假、福利、保險及退休撫恤等業務。
2.發揮教評會功能運作,促使人事工作落實民主運作機制。
3.校務分配力求適才適所,發揮個人專長,工作務求勞逸均衡並加考核,以提高工作績效。
4.實施民主領導,重視教師福利,激發教育熱誠,以發揮整體力量。
5.依據教職員工考核辦法執行平時考核工作,以期獎懲公平合理。
6.正確查核員工人事資料。
(四)主計
1.一般性工作
(1)切實執行經費預算,節省開支。
(2)確立合宜會計及出納制度,節撙量入為出並按期公布各項費用收支情形。
(3)嚴密預算控管,增強會計業務功能。
2.特殊性工作
(1)配合學校經費應為地方教育發展基金,積極規劃相關的會計資訊系統,以配合學校日益繁重的教學行政業務。
(2)配合未來改建教室之籌建,提供各項有關請款、核支等會計服務,以利工程之進行。
二、問題因應策略
(一)行政組織人力編配再造,提昇行政績效,發揮支援教學服務師生之功能。
(二)行政處室組織活化,使各處室行政人員不再謹守個人本位主義,發揮團隊合作學習的組織動力。
(三)學校硬體環境充實改善,強化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效率。
(四)教師人力資源開發成長,激勵教師服務士氣,實現人盡其才理想。
1.妥善規劃安排教師週三進修時程,充實教師專業知能。
2.鼓勵教師參加各項研習進修課程,並參與主題式教學行動研究研習。
3.訂定教師教學績效獎勵辦法,鼓勵教師教學士氣,發揮教師專業,提昇教學品質。
陸、資源需求
一、所需資源說明
(一)本校為推展學生扯鈴隊、直笛團隊組訓等特色發展,盼能充實體育科教學設備及音樂科教學設備。
(二)本校新教學大樓,頂樓近年來教室滲漏水、走廊遇雨則積水、廁所老舊、常阻塞不通,有待整修。
(三)本校圖書室設備多年來未曾補助,書籍、設備需充實改善。
(四)知識經濟時代,學生使用資訊的能力,是學校是否具備競爭力的指標,本校為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,擬設置教室電腦,另外本校行政電腦不足,影響行政效率,將全面規劃學校區域網路,使校園網路暢通無礙。
(五)本校新建風雨教室─卓越館,建築本體完工已逾五年,尚未取得使用執照,且內部設備無音響及冷氣設備,尚待充實。
(六) 本校午餐廚房內部設備已經老舊,未符合現代需求。
(七) 本校仍須就重建進行規畫,擬規劃興建教室十八間,廁所二間、樓梯二座。
二、經費需求:依學校現況及未來發展編列短、中、長程預算(資本門)
柒、考核評鑑
一、成立校務發展考核小組,檢討改進各項實施成效
(一)由校長擔任小組召集人,邀集處室主任、教師代表、家長代表,組織校務發展考核小組,不定期針對推行事項進行檢討與修正。
(二)每學期末於校務會議中,依照年度及工作計畫內容進行檢討。
二、中程校務發展計畫,於每年年度計畫執行完竣後評估檢討,作為修正以為下年度執行依據。
捌、預期效果
一、溫馨優質的校園:建構完善軟硬體設施、綠化美化、網路 e化、安全舒適、溫馨和諧的校園。
二、快樂活潑的學生:在尊重、開放、創意的教學情境中,開展潛能適性發展,培養學生基本能力,適應未來生活,確實帶好每一位學生。
三、專業創新的教師:辦理多元化的教師進修活動,催化教師學習社群的組成與運作,以建立教師專業發展模式,期有效提升教學品質。
四、卓越精緻的行政:透過民主合議的決策機制,以行政領導教學,建立學習型組織,形成堅實合作的學校團隊。
五、關懷參與的家長:建全班親會、家長會組織與功能,鼓勵家長參與校務運作,經由良性互動與溝通,達成學校社區化。